小可爱们想好了再关注,你不一定喜欢我。
 

《血战钢锯岭》的一点观后感。现在写有点儿晚了,不过我也只是想记录一些我个人比较喜欢的镜头,如果你动心了,现在影院还有售票。现在网络资源已经有了,但如果还能在影院看,我建议还是在影院观看。

影片震撼镜头非常多,战争类电影从不缺乏震慑与感动,所以只选5个让我印象深刻的。


5、未婚妻送别Desmond

影片很平白的交代了戴斯蒙和妻子多萝西从相遇到相知,最后两人结为夫妻白头偕老。虽然他们恩爱但并不是影片重点,军事法庭后妻子就不再出场了。1942年德斯蒙坚定的要求入伍,最开始多萝西的反应和他的老爹汤姆·多斯一样反对,然而最终她还是把自己的相片塞在一本圣经里送给车上准备离开的戴斯蒙,哭着和心爱的男人吻别。

影片内这是非常普通的一幕,甚至在当时的背景里也是非常普通的一幕:千万个妻子或者女友,送别自己的丈夫或者男友。影片里也能看到许多和多萝西一样的女性,开心或者伤感,笑着或者擦着眼泪,她们都面临着离别,可能在几年后迎回英雄,也有可能迎来噩耗。在战争年代里,不论女性愿意或者不愿意,她们大多数人都无权选择,如果男人选择战场,她们无权阻拦;如果男人不幸牺牲,她们只能接受。大时代背景里,男人流血牺牲,女人流泪承担,这个时代的缩影放到女性娇小的肩上,会显得格外感性,它并不激烈,但绵远流长,总能不经意就触及你心底最酸楚的那一部分,哀伤得红了眼圈,但不会落下眼泪。

影片中的多萝西是其中一人,她不是重要角色,但她对戴斯蒙的支持不可或缺:如果没有她的理解和支持,也许在军事法庭戴斯蒙就被送回老家,也就没有后面那些传奇了。影片根据真实历史改编,我不知道他们当年是否真的有这样的经历,但真实的戴斯蒙所有的信仰和影片中所体现是一样的,现实历史中他们一起渡过了几十年春秋,我想现实的多萝西也是个理解并支持丈夫的女人,面对一个善良坚定但有信仰到顽固的男人,一般的女性未必能承受(举个例子,4F史蒂夫多好一个人,但一般人能处吗,没有对吧。),特殊年代里的爱情总是显得温婉伤感又坚韧明亮,它既渺小又伟大,神圣得像是教堂里跳动着的从不熄灭的烛火,不是吗。


4、Desmond回望战场

整部影片里的戴斯蒙动人的镜头可就太多了。在第一次从钢锯岭撤退时,所有人都下去了,戴斯蒙回望烟尘笼罩的战场,灰蒙蒙像个吃人的怪兽,盘踞在他身后,而戴斯蒙就在那时决定,不下去,重返战场拯救伤兵。此时戴斯蒙·多斯的传奇才正式开始上演。

不用我多描述戴斯蒙的勇敢和坚定,这是非常突出的。在那个特殊的时间点,如果我是一名医疗兵,曾发誓拯救他人生命,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可能我会像其他士兵一样选择先撤退——只有自己活着才能拯救更多人不是吗。所以我只是个普通人。不是普通人的戴斯蒙·多斯,向生还说不,向死亡说好,这绝对是个疯子。即使一个人有信仰,信仰不是防弹衣,不能帮你挡子弹,不能帮你止血,不能帮你防止染病,可戴斯蒙的信仰就能让他重返遍地死亡的战场,与疯狂的日本人为伴,和死神抢生命。“他很勇敢”,但不止是“勇敢”。整部影片都在渲染戴斯蒙的信仰带给他的力量,但我始终觉得支持戴斯蒙的不只是信仰,还有他的行动力,想的说的和做的完全一致,也是大多数普通人难以办到的。戴斯蒙的个人意志也是他信仰的一部分,他能坚持到底。这也是我尊敬他的最大理由。

一则有趣的小消息:真实的戴斯蒙也像影片中那样随身携带圣经。曾有人采访当时战场上的日军,那个日本人说,自己几次都有机会向戴斯蒙射击,然而每次不是枪卡壳,就是射偏,反正就是瞄准了戴斯蒙却打不到。戴斯蒙在战场受伤三次,前两次都不要紧,最后一次受伤非常严重,差点死掉,据事后戴斯蒙说,他发现自己随身携带的圣经不见了。


3、中士劝Desmond离开

想必看过影片的人都对被军营里一帮混蛋揍得浑身是血的戴斯蒙那一幕印象深刻吧。可以说豪威尔中士是这件恶性事件的重要推手,要不是他放话“因为戴斯蒙违抗军令,所以你们都要倒霉”,戴斯蒙不至于被揍成落汤鸡。但当中士看到因为被排斥而遭受伤害的戴斯蒙,他的眼神里其实是有不忍和无奈的,他没想到戴斯蒙能坚持到这个地步。上级给中士下命令“让戴斯蒙离开军队”,中士就想借“加重体罚”、“连带体罚”给戴斯蒙施压,让他自动走人,谁知道却造成这种结果,我想那一刻中士除了无奈更多的是不理解。戴斯蒙不是宗教疯子,但是为什么他的行为就那么的……嗯,怎么说呢,就那么反常,像个不正常的人。我想这也是大多数人会有的想法。

到底是什么能让人在被孤立仇恨的情绪里依然坚持自我,这是个无解的问题。因为所谓“正常人”不能理解的事物太多了,包括他人与自己相左的观点、他人行为的不入流,一切他人对自我的坚持,但凡与自己认知不同、不能理解的东西,我们会很习惯地说一声“神经病”或者“他有病”。豪威尔中士只是芸芸众生的一员,一个对自己职位做到尽职恪守的普通士兵,他的所作所为其实并没有错,甚至从军方的角度看可能还会嫌中士“太仁慈”,但他会为被打的戴斯蒙感到心疼,这其实是个富有情感的好人,只是如果从戴斯蒙的角度出发,他就成了逼迫戴斯蒙的恶人。

后来在第一次冲锋后戴斯蒙所救的最后一个人,就是豪威尔中士。在救好莱坞和中士之间,中士说先带他走。包括在战役中,中士也是以保护自己的士兵为原则,这不仅是个好人,还是个好长官。最后戴斯蒙为了拯救豪威尔,甚至拿了枪,我觉得电影安排这一幕不是为了讽刺(打脸),而是传达一种“和解”的意愿——戴斯蒙不摸枪只是为了不杀人,而豪威尔恶整戴斯蒙只是他必须遵守军令。本质上来说,戴斯蒙并不排斥枪,他是怕他自己会用枪杀人;而豪威尔也并不排斥戴斯蒙,只是戴斯蒙的行为让他(作为军营长官)感到为难。所以戴斯蒙最终为救他人拿了枪,军营的人们最终也都理解了“懦弱”的戴斯蒙。

我把这一幕挑出来,是想提醒自己,尽量以温和的态度去理解一切。我会告诉自己,瞧,不难吧。确实不难。


2、Tom Doss和儿子的对视

戴斯蒙的父亲出场并不多,出场也多半没有好脸色,不是在喝酒就是在骂人,他对儿子的影响深远,甚至戴斯蒙死活不肯拿枪就是因为他——这个家暴的老酒鬼,打老婆,打孩子,还脾气暴躁,活脱脱一个活在过去阴影里的老卢瑟。可就是这么个废物形象,如果没有他放下脸面去求将军,戴斯蒙的军营生涯大概还没开始就结束了。而其实这个叫汤姆·多斯的老男人,作为一个一战老兵,作为一个父亲,他从最开始是完全、彻底地反对儿子戴斯蒙参军的。

戴斯蒙曾经这么对斯密提形容自己的父亲——“我没有开枪,但在我的心里他已经死了。”不管老多斯是为了什么才不顾一切为儿子四处奔走,是想取得儿子的谅解,或者是出于对儿子的父爱,也许两者都有,只是当他明知道儿子不喜欢自己,还是义无反顾强闯法庭,面对儿子惊讶的目光,我没法想象老多斯的内心是什么感受。但我想这个感受不难被理解,因为许多人都有跟父母解不开的结,不是吗。

你想到什么了呢。

一点儿小花边:除开“红菊苣”的笑料,雨果·维文将一个失意的一战老兵的父亲形象演得活灵活现,和一心要参加二战的性格像美队的儿子的对手戏堪称经典。雨果曾出演V字仇杀队,V也是个“不要脸”的角色。


1、Smitty之死

我撒了个谎,其实我写的不是“让我印象深刻的5个镜头”,而是“让我触动的5个人性瞬间”。倒回去看看,其实是写了我对电影中各式各样人物的人性理解。这个叫斯密提的混小子也不例外,他是我感触最大的一个人。

斯密提出场还不算太混账,至少戴斯蒙被大家胖揍时,他并没有跟着揍人。因为这个你就对他有好感,那就大错特错了。他看着戴斯蒙被揍,他有能力阻止,却不加阻拦,而且我相信以他的脾气,如果戴斯蒙敢抱怨一句,他一定会让那些人让开,自己亲自上去海扁——他是个真正的彻头彻尾的混蛋。斯密提没有父母,从孤儿院长大,独自在社会摸爬滚打,可能还有过很多女人——他抢过来戴斯蒙未婚妻的照片,说你不配这么漂亮的女人,应该配我这样的人。你就知道,这货可能还有点“直男癌”——如果你是个女生,他可能就是那种会有几乎所有你看不惯的男生缺点的人。总之,如果因为看他长得帅就爱上他,有你倒霉的。

斯密提其实也有自知之明,说自己有时候很混蛋,被戴斯蒙打趣“只是有时候混蛋吗?”,由此可见他是一天24小时都混蛋。在对待戴斯蒙的问题上,我想他也代表了一批人的态度——与中士的无奈不同,他冷漠,袖手旁观,如果不是因为被戴斯蒙拖累,他大概还会幸灾乐祸。不论哪里,这样的人其实有很多。这样一个自私的家伙,从未想过要去理解一个自己不能理解的疯子的人,在生命的最后几小时里,主动要求跟着戴斯蒙去打扫战场寻找伤员,主动帮戴斯蒙放风让他休息,你能看出来,这家伙虽然性格混账,但血还是热的。

战壕里,斯密提和戴斯蒙有一段对话,是一段很有趣但伤感的谈话。斯密提不知道自己父母是谁,也不知道自己未来如何,你能看出来,他其实比谁都想被关注,都想被温暖。因为他除了自己和枪,一无所有。戴斯蒙除了不拿枪,其实什么都有,尤其他还有该死的崇高的个人信仰。有时候现实就是这么讽刺。

夜晚过去,天亮部队重新发起冲锋没多久,斯密提就被击中了。这个总是神情冷酷的大男人,嚣张跋扈的旁观者,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泪水盈眶,说出发自肺腑的真话:“我很害怕,我不想死。”戴斯蒙疯了一样背起斯密提就往悬崖跑,边跑边喊“撑住!别死!”,那么瘦小的一个身躯,背起高出他一个头的壮汉,那一刻其实我特别感动也特别难受,这世上谁不值得被拯救呢?戴斯蒙最终把斯密提带出了战场,但斯密提死了。


后语

我看了不少《钢锯岭》影评,有讽刺导演的,有评析影片拍摄手法的,还有对比类似影片的,当然无论怎样解析这部电影,还是收获好评甚多。12月上架的电影,现在院线还有上映就不难看出来,是部难得的双丰收好电影。我不是资深影迷,写不出什么专业影评,只能记录一下当时的感想。零零散散看过的战争电影其实不少,我不会每部都写感想,但我想这一部值得写一写。

同期电影里与《钢锯岭》主旨相近的还有《萨利机长》。钢锯岭是战争主题,主旨是一个人的信念可以拯救他人,萨利机长也是真事改编,一个叫萨利的机长拯救了机组人员和乘客共155人,但被怀疑他的做法是否得当,萨利也一度怀疑自己,但最后萨利证明了自己的决定就是正确的,主旨是一个人的信念可以拯救自己。也是部好片子,不过剧情比钢锯岭就铺陈的缓慢多了,汤姆汉克斯的内心独白戏也是相当精彩,不怕剧情平静的话可以找来看看。


查看全文
 
评论(4)
 
 
热度(62)
 
上一篇
下一篇
© 西风|Powered by LOFTER